吉卜力動畫是大家童年共有的夢想之城,宮崎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幻世界,雖然天真爛漫、色彩繽紛,然而在那之中同時暗藏了玄機。可能十歲第一次看宮崎駿,只看到龍貓的可愛和波妞的俏皮,還有深深被霍爾的帥氣迷倒(初戀情人無誤);十五歲再看宮崎駿,看見了《神隱少女》和《平成狸合戰》當中的環保意識,明白自然被人類傷害、需要保護的急迫性;到了二十歲還是忍不住把宮崎駿的電影全部重看一次,這一次終於能夠直視《魔法公主》直言不諱的寓言。
《魔法公主》裡動物們不再像黑貓吉吉、狐松鼠迪多、小龍貓那樣軟綿綿的可愛,而是充滿攻擊的野性。動物的形象從「寵物」升格為「神」,甚至從被豢養轉變成豢養人類(小桑),動物不再是次於人類的配角,而是和人類對等存在的主角。
關於野生動物,宮崎駿說:「我首先想到的形容詞必定是『殘忍』二字。而且我認為刻意去除這部份,將野生生物想成可愛、健康、清爽,無疑的是一種錯誤的矮化。唯有確實保留凶暴且殘忍的部份,才能深刻描繪出野生生物,不是嗎?」
在《魔法公主》裡,宮崎駿一反先前溫馨、美好的路線,異常鮮明的刻畫流血、邪魔、打鬥和恨意(小時候看《魔法公主》根本嚇哭),這真的跟《龍貓》是同一個導演、同一間動畫公司創作的嗎?這真的是小孩子最愛的吉卜力嗎?
《龍貓》用樸實的鄉村風景、純真的童言童語喚醒人們對自然的嚮往,在《龍貓》裡,大自然是美好而包容的;在《神隱少女》裡,泡完澡的腐爛神變回乾淨的河神,代表大自然是需要被淨化的;《平成狸合戰》裡的狸子拚命保護家園,就算只是幻想,也要用盡全力再看一眼美麗的山林。這些電影讓人誤以為吉卜力想說的是「大自然是美好的,而我們必須去保護」。
但其實,這並不是吉卜力和宮崎駿看待環境的態度。
「我想要以沒有仇恨的眼睛看世界」
阿席達卡第一次進入森林,和受傷的武士一起喝了聖水之後,身體變輕、傷口不痛了,大自然展現了神奇的治癒力量。可是在那治癒的山泉之下沉澱著動物的頭骨。也許生存和死亡,一直是一體兩面的。
山獸神被視為萬獸之神,掌握巨大的力量,踩過的地方先開花後腐爛,生死不過一眼瞬間。夜裡變身成螢光巨人,身上藤蔓的紋路象徵無限的繁榮與力量,展現自然的千變萬化、無法捉摸。它始終沉默,始終溫柔而強大。
然而,這個故事裡沒有神話,沒有人不會受傷、不會死掉,沒有人擁有完美的人格。被視為掌控生死、凌於萬物的山獸神,也如此輕易的被獵殺,森林就和任何一個普通人一樣,摧毀和和破壞不過一發子彈的時間。
然而山獸神的死亡,才是真正災難的開始。一如大自然的毀滅,才是人類大難臨頭的時刻。
「山獸神沒有死,他仍然存在,掌管著我們的生與死,是他讓我們活下去。」
大自然是同時殘忍與寬宏的,當你過度索取,它便反抗;當你歸還適當的界線,它便給予。它擁有一體兩面的強大力量。
《魔法公主》的出現是為了推翻過去的吉卜力,宮崎駿不僅僅是想表達簡單的環境保護概念,他不認為環境是全然的脆弱,也不認為人類是全然的罪過。宮崎駿不喜歡非黑即白、善惡分明的世界,世界是複雜的,環境和人類不一定誰是誰非,互相包容、和平共存才是最重要的,比起任何環保行為,人類更應該做的是「尊重大自然」。
「以後妳住在森林,我住在達達拉城,我會永遠待在這裡,想見妳的時候我會騎著亞克路去找妳。」
最體貼的溫柔,就是留給彼此空間和自由。
最後花開了滿山,沒有對立,也沒有仇恨。
「與風兒一同生存,與種子一同過冬」
山獸神被射中後,遺體將觸手伸向各地,如果自然的善意不被領情,反撲是無所不在的。就好像阿席達卡的村莊、娜烏西卡的風之谷,他們都過著樸實的生活,對自然保持敬重的態度,卻仍然遭到波及。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,環境的破壞全人類都責無旁貸。沒有人可以是局外人。
肯得亞山谷之歌裡寫著:「根要扎在土壤裡, 與風兒一同生存,與種子一同過冬,與鳥兒一同歌頌春天。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,也不管你操控著多少可憐的機器人,只要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。」
在《天空之城》的最後,希達對著穆斯卡喊到。而這也正是所有環境問題的解答,根要扎在土裡,無論是自然的根還是文化的根,人類要和土地共存,這樣才能共榮。宮崎駿的電影裡處處藏著精心,無論是《魔法公主》、《天空之城》還是《風之谷》,小時候滿足於結局的美好,而長大後重新再看第二遍、第三遍,每一次都抽絲剝繭的看見更多宮崎駿的弦外之音,吉卜力的電影是值得一看再看的。
現年78歲的宮崎駿心裡仍然住著一個小男孩,他自始自終都保有一顆澄澈透明的童心,用著純真的眼睛看世界,用著最誠懇的靈魂來愛自然。
訂閱永續生活誌
讓地球更美好,分享減塑的新知,報導友善商店及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