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think創辦人黃之揚:「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。」

1.創立Rethink的源起、四年來組織的成長及改變

可否向讀者介紹Rethink是一個怎樣的組織?

Rethink是一個以淨灘為核心的環保組織。2013年我們第一次舉辦環島淨灘,運用網路社群的力量號召數千人,成功打開群眾話題。但我們不希望這只是一次性煙火型的運動,所以一直持續辦了幾年。前幾年他比較是大家的副業,工作行有餘力就灌溉一點養分餵養他,後來因為厭倦他半大不小的狀態,所以在2017年初正式成立社團法人協會,開始伸出更多元的觸角、做活動轉型,也和一些企業及政府展開合作。

Rethink從2013年開始號召眾人環台淨灘

創立Rethink的源起?

原本的我跟一般的都市人其實沒有什麼兩樣,並不特別在意環保,直到遇到替代役的同事Daniel,受到他的啟發。他是個極度環保的人,與大自然接觸是他的必需品,如果不去爬爬山、踏踏海灘就會渾身不對勁的那種。一次一群台灣和外國朋友一起去墾丁的海邊玩,沒想到在台灣人坐在沙灘上塗防曬乳的同時,那些外國人正狂野地衝到海裡去,像是缺水缺很久一樣,這份鮮少在台灣人身上看到的對海洋的熱愛讓我很震撼。可是我們是海島子民耶,我們生長的台灣四面環海,不是應該更愛海洋嗎?

後來有一次我把Daniel到小琉球淨灘的故事Po在個人臉書上,這個愛台灣的外國人引起廣大的迴響。為了把這股熱度化成一個更具體更長久的行動,我和Daniel共同創辦了Rethink,號召朋友們一起淨灘之餘,也鼓勵大家Rethink your lifestyle,因為我們希望參與者淨灘之後可以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、改變生活型態。淨灘就像是一個案發現場,透過每一個線索(各種不同的海洋垃圾),你可以追溯到它的成因,進而發現不光是不要亂丟垃圾,而是垃圾減量,這才是真的對環境有幫助的。

黃之揚說,在遇到熱愛海洋的Daniel之前,自己不是個在意環保的人。

 

2.關於淨灘

第一次淨灘是什麼時候?

我自己第一次淨灘就是跟Daniel一起舉辦集體淨灘活動,那時候自己也沒有淨灘經驗,卻要假裝很專業地拿大聲公集合大家(笑)

什麼力量支持你一直做下去?

我想每一個辦淨灘活動的人最在乎的指標就是:淨灘後大家有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型態?但這卻很難追蹤,發個問卷嗎?「請問您參加活動後是否想要開始過減塑生活?」大家都會勾是。我覺得環保的重要性很容易被遺忘,需要一再地提醒自己,淨灘就像在施打藥劑,過幾個月就會退效,需要再打一次淨灘藥劑。有一些人說他們淨灘後開始減少製造免洗筷等一次性塑膠品,甚至開始影響他們身邊的人,這些零星但又非常重要的轉換讓我們知道我們至少做對了什麼,並且期待著未來更大規模的改變。當你對這個社會或多或少有影響力的時候,要擔負著這個繼續走下去,這就是社會責任。

3.對環保的想法、環保生活心得

對你而言,環保是什麼?

每個人都是生不帶來,死不帶走。生而為人,如何在離開這個世界後不留下太多的負擔?這是不容易的事情,尤其我們做的就是垃圾減量這一塊,更能理解它的難處,也更清楚這些塑膠垃圾會與你共存一段非常長的時間。到最後會變得有點像潔癖,深怕自己製造更多的「孽」,只想兩袖清風地活著。

自己在生活上是個非常環保的人嗎?環保到什麼程度?

我不敢說自己是什麼環保人士,但是我會盡可能在生活中去實踐,包括自備便當盒、餐具、杯子、盡量用手拿,譬如買紅豆餅時會直接請老闆放手上(環保鐵沙掌)。再來是做徹底的回收,因為回收要單一材質,所以像是飲料杯封膜、吸管、紙箱上的塑膠袋,都會仔細地分開。

在生活中黃之揚盡己所能地減少塑膠袋

其實垃圾的問題非常大,有些可解,有些不可解。可解的像是一次性塑膠袋、餐具等,你可以找東西去替代;更多的是不可解的問題,是整個系統目前沒有辦法提供的,例如牛奶、洗衣精等產品,幾乎難以無包裝的購買。

可否分享平時會隨身攜帶的環保小物?

海廢購物袋(100% from ocean)、環保筷、環保杯、重複使用的塑膠購物袋。

會試圖影響身邊的親友嗎?

會阿,我會在室友的群組中宣佈:「咳,塑膠袋請大家清洗過後把它晾起來……」諸如此類的要求可能會讓大家有點壓力,但我個人並不在意。(笑)

怎麼會想畫那些有趣的環保漫畫?

從高中就開始在學校出連載漫畫,到大學也繼續用漫畫記錄我的生活。環保很難去溝通,因為它很麻煩,但我一直認為如果環保他高攀不起,民眾就會愛搭不理;相反地如果用一個比較親民、軟調、有趣的方式去溝通,那大家就比較聽得進去。所以我畫的漫畫一定是詼諧有趣的,偶爾PH值會有點低,酸酸的,但盡可能不用批判的角度去指責,因為當人覺得被攻擊、被批評時,防衛心馬上就出來了。我認為不帶批評地用有趣、陳述事實的方式去與大眾溝通,是做環保倡議很重要的一點。

黃之揚喜歡透過親民有趣的環保漫畫與大眾溝通

 

4.做環保的過程中遇到有趣的人事物或困難

淨灘過程中或是有遇過有趣的人或事嗎?

早期有一次環島淨灘在宜蘭遇到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阿伯。那是一個極度炎熱的夏天,宜蘭的沙灘又是灰黑色的,特別吸熱。淨灘參與者人海茫茫,大多是一些年輕學子或年輕爸媽,在人群中卻有一個明顯拉高年齡平均值的阿公,讓我忍不住上前關心。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在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服務多年,曾創下徒步環島的壯舉,用雙腳關心海洋。那時候自己也正在環島淨灘,從高雄出發環到宜蘭的時候已經覺得累了,一路上搭帳篷什麼的也是勞心勞力,這時候遇到一個七十多歲的阿公為了海洋做了身體上、心靈上的苦行,內心非常的感動。他告訴我,他很高興看到有年輕人號召大家來到海洋盡一份力。因為他從事海洋教育那麼多年,他知道環境不會更好,只會一直走下坡,所以如果沒有人願意扛起這個擔子,會更可怕。他覺得這個擔子必須要代代相傳,所以很高興可以在那天看到有年輕世代願意扛起這個責任。

可否分享收過印象深刻的私訊?

當你開始想要為台灣的環境努力時,會有各種各樣的人過來幫助你。我記得早期在做環島淨灘的時候,有時候住帳棚、每一兩天就淨灘一次,算是很消耗心力的,加上那時候是暑假天氣非常炎熱。有一間台南的理髮廳私訊說他們雖不克前往淨灘,但是歡迎大家到台南時去洗洗頭、打打氣,支持Rethink的行動。諸如此類形形色色的善心,都讓我印象非常深刻,也非常感動。

曾經感到灰心挫折嗎?後來怎麼克服的?

前幾年會覺得沒有方向感,因為我們做的不是一個產品,我們做的是一個議題。一個議題可以用千百種方式去推廣,包括倡議、跟政府溝通、辦活動、教育,要把這些結合起來所需的能量和資源是非常巨大的,反觀我們卻只是少少幾個人的團隊而已,要做未來幾年的規劃是非常困難的。對於這些努力到底有沒有成果,其實有時候還是會自我質疑,講淨灘講環保那麼多年、做了那麼多事,但每次去海灘還是很多垃圾、看到街上大家的生活型態都沒有在改變,真的會很灰心,感覺迷失了努力的意義。在低谷的時候難免會覺得,我為什麼不隨著大眾走就好?這樣就不用每天在那邊反抗、思考和努力了。輕輕鬆鬆過日子,何樂而不為呢?但,說到底,會做社會創新的人,他都是反骨的。即便跌到谷底,你會發現那個叛逆的地方還在,雖然還沒辦法確定自己要什麼,但可以確定自己不要什麼。是那個叛逆的心理讓我爬回穩定的自己吧。

5.未來想做的事情

除了推廣淨灘之外,還有什麼夢想希望在未來完成的呢?

我一直說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。我求學時一直在期盼自己要有一個夢想,而這個社會也要求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夢想,好像這樣活著才不會愧對社會。但我真的沒有耶,怎麼辦?我就等,等待一個契機點把我拎走,拎到另一條穩定的路上。但這個社會並不是阿,我再怎麼等都是等不到夢想的。模模糊糊的會對自己的未來有一些期盼,他可能是更有社會影響力的一個人,但實際上還沒有一條明確的道路。我一直都是做事的人,覺得對的事情我就做,什麼地方需要我這樣的小人物,我就會去經營它。

未來Rethink如何加強人與海洋之間的情感連結?

有在規劃一些體驗式的活動,像是生態小旅行,讓參與者除了淨灘之外還能與自然與動物有更多連結。也有在尋求企業的贊助,去製作一個關於人與海洋的故事。大多數在都市生活的人其實對於環境汙染很無感,也不清楚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環境,所以我們希望可以透過一個人物與海洋的故事去牽動人的感情,讓大家更明白自己對環境的影響。這個人物可能是一個漁夫、衝浪者、淨灘者或是一個在海灘長大,長大後卻進到都市而忘記海洋人,這個角色是一個觀眾的投射,讓觀眾看到別人做到了,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藉此把都市人與環境的連結牽起來。

 

6.給讀者的鼓勵/建議的話

對於也想要為環保努力的讀者,有什麼鼓勵或建議的話?

我覺得去嘗試並且深根是非常重要的。多方嘗試所積累的能力是共通的,然後選定一個領域和專長深入經營。就像是到處去挖洞,最後選定一個去挖深。

 

訂閱永續生活誌

讓地球更美好,分享減塑的新知,報導友善商店及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