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無消費日 一起來過「減法生活」

今年的11月23日是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,也「是國際無消費日」。

可能很少人知道國際無消費日,但大家應該都知道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,而感恩節的隔天,是「黑色星期五」。這不是會帶來噩運的13號星期五,而是會帶來大把鈔票、把營收赤字補回盈利黑字的財運星期五。

11月開始,雙十一光棍節、黑色星期五、百貨公司周年慶、聖誕節、新年……花錢的節慶一檔接著一檔,荷包失血永遠來不及補。大把大把的鈔票撒出,換回一箱一箱佔領床頭的戰利品。

但是這些戰利品,有多少是真正實用、又有多少從此塵封於衣櫃櫥櫃,甚至從未見過天日?

「國際無消費日」(Buy Nothing Day)和黑色星期五在同一天,但卻是作為完全相反的存在。國際無消費日旨在呼籲民眾反思過度消費對環境帶來的衝擊1992年由加拿大藝術家特德·戴夫發起,雜誌《廣告剋星》推動,參與者當天24小時內拒絕購買任何商品,作為和物質主義及消費主義的對抗

《廣告剋星》強調的是心理環保主義(Mental environmentalism),創辦人卡勒·萊森曾經解釋《廣告剋星》的目標:

「我們試圖領導一種新的社會運動,利用大眾媒體的力量來推銷創意理念,而不是商品。我們受到來自環保運動『綠色思考』的激勵,引進環保倫理。你不能在當一個環保好市民做完垃圾回收後,看四小時的廣告並照單全收所有銷售話術,因而製造更多的垃圾。」

台灣響應國際無消費日

台灣在2016年為響應國際無消費日,在西門町有一場女巨人踩高蹺遊街的活動。身高2公尺半的女巨人穿著回收衣物製成的大型洋裝到店鋪逛街,廣場鋪了紅地毯,身旁還有5名提著大包小包、臉上被畫了條碼的模特兒,走秀同時播放垃圾車音樂「少女的祈禱」,然而最後所有的購物袋都被丟進了大型垃圾桶。綠色和平組織以行動藝術的方式反思快速時尚帶來的影響。

女巨人踩高蹺遊街
女巨人踩高蹺遊街 來源:綠色和平

根據綠色和平調查,台灣人每年至少丟棄520萬件衣服、540萬雙鞋。快速時尚的崛起讓人們的消費變得輕易,但是廉價衣物的生產會造成勞工剝削和汙水汙染等環境問題,造成地球的負擔。

國際無消費日不是要大家過不消費的原始生活,而是希望大家省視自己的消費習慣,在需要和想要之間、在物質和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。減法生活,也是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。

為什麼要過減法生活

消費是需要省思的,寧願用高一點的價格,買更公平友善且能長久使用的產品,精準且理性的消費,將所有東西物盡其用。守住荷包,也守住環境。少一點也能過好一點,撇除那些不必要的,只留下真正需要的,越過重重阻礙,才能撥雲見日地看見最澄澈的美好。繁華落盡見真淳,我們可以用「減法生活」過「加法人生」。

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設計師,也必須是設計師,這不是你說不要,就可以不要的。你一起床,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都關乎著這個地球的模樣。那麼,身為設計師,你要如何設計由你而生的一切呢?你的理念是什麼?你想要讓你的環境呈現什麼樣貌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簡約・減約,很時尚。 /蔡燦得

 

最後,來玩個小遊戲吧!

你常常一回神就發現錢包失血過多,卻不知道兇手是誰嗎?那趕快來測驗看看你的錢包為什麼死掉了!

測驗連結:https://shopaholic.relab.cc/

來源:feel more減法生活

 

玩完測驗,有沒有想起自己也曾因為一時情緒而買了不需要的東西?

購物和血拼如今變成一種紓壓和打發時間的方式,但是購物帶來的滿足感稍縱即逝,隨之而來的空虛更是飽滿。芝加哥大學2013年的研究顯示,購物很難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心靈滿足,反而可能造成更深的沮喪和疏離感。以購物作為情緒出口,不是一個可靠的方法。

消費不是罪惡,但我們應該要在每一次消費之前,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靜下來想想,這個東西能為我帶來什麼價值,消費的動機才是消費的精髓。國際無消費日,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每一次的購物都更有意義,不讓衝動購物成為地球的負擔!

訂閱永續生活誌

讓地球更美好,分享減塑的新知,報導友善商店及品牌